F1 西周歷史筆記


ID# 9424

起源:周的起源

經過
  1. 周人部族源於山西中南部一帶。

  2. 后稷為周人的始祖,因治理農務有功,被封於邰。

  3. 周人曾有多次遷徙,最終定居於岐山。

朝代更迭事件:周朝的建立

事發年份:公元前1046年
在位皇帝:紂王(商朝)>> 周武王(周朝)
事發原因
  1. 紂王荒淫無度,寵愛妲己,殘害忠臣。

起義者
周武王、周公、姜尚
事件經過及結局
  1. 在周公、姜尚等輔助下,周武王發動牧野之戰成功滅商。

  2. 滅商後,建立周朝,史稱西周,定都鎬京。

國家政策:第一次封建

事發年份:約公元前1046年
在位皇帝:周武王(姬發)
政策目的
  1. 屏藩王室(保衛王室)。

  2. 安撫及監控商朝遺民。

  3. 將封國向東移,藉以向東邊擴展勢力。

政策推行者
周武王、周公

政策受益者
蔡叔、霍叔、姜尚、黄帝/堯/舜的後人
政策內容
  1. 商朝皇室後人:封武庚(紂王之子)於殷,以安撫商朝遺民。

  2. 宗室:封管叔於管、蔡叔於蔡、霍叔於霍(三人全是周武王弟弟,號稱三監),以監視武庾及商朝遺民,防範他們叛變。封周公(周武王叔父)於魯。

  3. 功臣:封姜尚於呂。

  4. 黄帝、堯、舜的後人:封黃帝後人於祝,堯的後人於薊,舜的後人於陳,以收買人心,爭取支持。

臣子作亂事件:三監及武庚之亂

在位皇帝:周成王
事發原因
  1. 武王去世,由年幼的成王繼位,其叔父周公代為執政,因而引起管叔和蔡叔不滿,四處散佈周公謀劃篡權之流言,並聯同武庚及一些東方部族(徐、奄、淮、夷)反周。

作亂者
管叔、蔡叔、武庚

平亂者
周公
事件經過及結局
  1. 周公親率大軍東征,花了三年才平定叛亂。

  2. 事件中,武庚及管叔被殺,蔡叔被放逐。

  3. 周公建洛邑為東都,並作為在東方的政治及軍事中心。

  4. 經此一役之後,西周的統治範圍才第一次伸展到整個黃河下游與淮河流域。

  5. 周公推行第二次封建,加強宗室勢力。

國家政策:第二次封建(規模比第一次封建更大)

事發年份:約公元前1042年
在位皇帝:周成王
政策目的
  1. 屏藩王室(保衛王室)。

  2. 防範商朝遺民再次作亂。

  3. 進一步向東方、北方伸展周朝的疆土。

  4. 鞏固黃河下游與淮河流域管治。

政策推行者
周成王、周公

政策受益者
微子啟、康叔、唐叔、姜尚之子、周公之子、召公的後代
政策內容
  1. 把一部分殷頑民(被俘虜的作亂者)遷往洛邑,集中看管。

  2. 封微子啟(商朝宗室)於宋。

  3. 封康叔(武王之弟)於衛,以便監視微子啟。

  4. 封姜尚之子於齊。

  5. 封周公之子於魯。

  6. 封召公(武王之弟)之後代於燕。

  7. 封唐叔(成王之弟)於晉。

國家盛世時期:成康之治

事發年份:約公元前1042年 至 公元前996年
在位皇帝:周成王、周康王
盛世背景
  1. 成王和他的兒子康王執政時,謹守武王和周公定下的制度,勤於政事。

盛世功績
  1. 四夷賓服,天下太平,民生安定。

平民作亂事件:國人暴動(國人:居住在首都及近郊的平民)

事發年份:公元前841年
在位皇帝:周厲王
事發原因
  1. 厲王貪暴好利,禁止國人使用山林水澤,又任意殘害臣民。

作亂者
平民
事件經過及結局
  1. 厲王被驅逐出鎬京,造成鎬京沒有天子十多年。

  2. 在此期間,朝政由諸侯共同執掌,史稱共和行政

  3. 西周的管治被動搖,走向中衰。

典故:烽火戲諸侯

在位皇帝:周幽王
事發原因
  1. 周幽王千方百計想令不愛笑的寵妃褒姒一笑。

事件經過及結局
  1. 幽王刻意燃點烽火,誤導諸侯以為周室有危險,需要出兵勤王。

  2. 趕來的諸侯,因其狼狽的樣子,成功引得褒姒一笑。

  3. 自此之後,諸侯再不信任幽王。

朝代更迭事件:西周的滅亡

事發年份:公元前771年
在位皇帝:周幽王
事發原因
  1. 天災(京城附近大地震、連年旱災)引至民不聊生。

  2. 幽王信用奸臣,寵愛褒姒。

  3. 幽王不顧宗法祖制,執意廢掉申后和太子宜臼,改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。

  4. 最終引起臣民強烈不滿。

起義者
申侯(申后之父)、一部份諸侯國

參與外族
犬戎(西北部族)
事件經過及結局
  1. 申侯、一部分諸侯及西北部族犬戎聯合一起出兵討伐幽王。

  2. 鎬京被攻陷,幽王最終在驪山被犬戎兵所殺。

  3. 西周滅亡。

國家制度:宗法制度

制度目的
  1. 規定繼承方法,避免因繼位而引起兄弟相殘事件。

  2. 用這方法傳承封建制度。

制度內容
  1. 天子和各級貴族的爵位都要由嫡長子(由正室所生的首個男孩)繼承。

  2. 其他兒子只能繼承次一級的身分。

國家制度:禮樂制度

制度目的
  1. 制定不同級別的婚喪、祭祀規格.

制度內容
  1. 貴族在辦婚喪、祭祀時,需遵從規定,不得超越級別。

國家制度:井田制度

制度目的
  1. 制定土地分配方法,從而保障農業生產,安定民生。

制度內容
  1. 把土地按字分為九區,正中心那一區為公田,屬於貴族,其餘區域為私田,分給八戶農民耕種。

  2. 農民需首先共同耕種公田,才能回自己私田工作。

  3. 公田的收益作為稅收,私田的收穫是屬於農民所有。

國家制度:封建制度

制度目的
  1. 確定天子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各級的主從關係,從而鞏固王室的統治。

制度內容
  1. 天子把爵位(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)、土地連同百姓分封給宗族、大臣或部族首領,建立眾多服從中央王朝的附屬國。

  2. 封國的國君稱為諸侯。

  3. 諸侯要服從天子,定期朝見天子,承擔繳納貢賦,出兵從征等義務。

  4. 諸侯在自己的封國內有世襲的統治權,並可把自己的封地和百姓再封賜給卿大夫。

  5. 卿大夫可封賜給家臣為。士的下一級是平民。

  6. 下級對上一級有承擔繳納貢賦,出兵從征等義務。

跟朋友分享



中一至中三的同學們,如有數學上問題,歡迎Whatsapp給我們。我們會盡快將答案及解說放在網站,並Whatsapp有關連接給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