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1 西漢(填充題)


ID# 10198
1.

公元前202年,劉邦終得天下,建立漢朝,是為漢高祖,定都長安。他是中國史上第一個通過平民革命而得天下的皇帝。劉邦取得帝位後,便分封自已的兒子及兄弟為同姓王,各自擁有封國。封國只佔全國土地的一部分,其餘地區繼續推行秦朝的郡縣制。因此,漢初的行政制度稱為郡國並行制

2.

匈奴未及西漢初期不斷南侵,搶掠邊區。漢高祖為了與民休息,因而只採取消極防禦方針,並通過和親政策討好匈奴,以換來邊境地區的和平。

3.

漢高祖死後,其兒子恵帝繼位。其後,文帝景帝相繼即位。在恵帝文帝景帝執政期間,朝廷一直採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施政方針,盡量不干擾老百姓。

4.

漢景帝掌政時,採用晁錯的削藩計策,進一步縮減藩王的封地。吳王劉濞對此甚為不滿,便聯同其他六國起兵作亂。景帝派太尉周亞夫領兵平亂,不出三個月亂事便告平息, 史稱七國之亂。

5.

郡國並行制度結束後,漢武帝郡縣制上,加設州部來監督地方官吏及豪強。全國設13州部,州長官為刺史,代表中央巡視州內各郡。

6.

除了中央集權,漢武帝還著手控制思想文化。他認同儒家學董仲舒的意見,孔子的儒家學說是最切合統治需要,因而訂定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。

武帝除了在郡縣辦學校,還在首都長安設立太學,後又稱國子監,置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五經博士,專門教授儒家學說。

7.

漢朝的察舉制規定地方郡國每年必需選出德才兼備的人,送往中央考核,通過者會被授以官職。這制度分為兩種:特科由皇帝臨時下令郡國薦舉;常科為一年一度的薦舉。

8.

漢武帝為推動農業,曾多次修治黃河,又在關中興修了龍首渠、六輔渠等水利工程。加上農官趙過發明和推廣了代田法耬播技術,大大加快了農業發展。

在經濟方面,武帝為打擊豪強、奸商及增加政府收入,收回郡國鑄幣權,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。在首都設平準官,收購各地貨物,以高賣低買手段來維持物價,防止商人牟取暴利,稱為平準法。此外,在各地設均輸官,將不必運送回京的貢品,在就近以高價賣出,收入歸國庫,稱為均輸法。

9.

漢初的和親政策,並不能阻止匈奴南侵。武帝即位後,曾多次派衛青霍去病等大將領軍深入大漠,征討匈奴,成功使北部邊境安寧了一段時間。

武帝曾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,希望聯同西域的大月氏大宛大夏等部族一起討伐匈奴。此外,又在河西設立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四郡,西域各國使者陸續前來長安,開啟了中國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,打破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障礙。

10.

漢元帝起,外戚逐漸掌握朝政大權,其中尤以元帝皇后王政君的王氏家族勢力最大。漢平帝死後,王莽立兩歲的孺子嬰為太子。自己以假皇帝身份攝政。公元9年,王莽篡漢自立,改國號為西漢至此滅亡。

11.

王莽仿照井田制,把全國土地收歸國有,稱為王田,禁止私人買賣。此外,鹽、酒、鐵、鑄幣、名山大澤的開發及市場管理,皆列為國家專利事業,是為六管。還有,全國奴婢改稱為私屬,不許私人買賣。最糟糕的是,王莽廢止漢朝五銖錢後,曾多次更改幣制,共發行五種不同貨幣,面值多達二十八種,造成嚴重的經濟混亂,令百姓生活更困苦。

12.

新莽末年,新政失敗,社會更加動盪,國家又遇上天災,民眾紛紛起事。起事隊伍當中,以赤眉綠林兩支軍隊比較有份量。公元23年,綠林軍各部擁劉玄為帝,他派劉秀率兵北上,在昆陽打敗新莽軍王莽被百姓所殺,新莽正式結束15年的統治。

跟朋友分享



中一至中三的同學們,如有數學上問題,歡迎Whatsapp給我們。我們會盡快將答案及解說放在網站,並Whatsapp有關連接給你。